盛盈

写文即毕业

观剧笔记——Person of Interest

20160731

终于忍不住想要写点关于POI的东西。

 

这半个月来一直在疯狂地补POI。去年春天的时候被同学安利的,暑假大概看了第一季的一半多,觉得不错,但是没有到疯狂爱上的地步,然后有一天突发奇想回去重看了DW的五六七季(然后突然觉得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简直什么都没看懂,题外话,咳咳),就把这部丢下了。

其实当时最主要的是被四叔的颜安利成功的。不喜欢Finch,不喜欢Carter,也不喜欢根妹,Fusco竟然还觉得不错(我真是奇怪的审美),然后在B站上找四叔的其他片子,发现他在现实中简直呆萌(请原谅,这只是我当时浮于表面的理解)。但是后来也没有继续关注了。

这次暑假实习,住在表姐家。表姐家网络电视有POI第三季,于是我闲得无聊就开始看了,没想到一看就成功沦陷。第三季真是精彩极了(后来回头补完了第二季和第四季,第五季还没看完,但还是觉得第三季是巅峰),前两季的幕前黑手HR被扳倒,幕后黑手德西码浮出水面并且让撒玛利亚人成功上线,卡姐领了便当(我好难过的,但是另一方面,我无法想象在第四五季中卡姐如果活着要如何做困兽之斗,毕竟我觉得,从完美主义的角度,是无法把一个道德标杆类的人物放在后两季这样的设定中的——他们只是单纯无法在这样的斗争中存在),五人小组正式“成立”然后分崩离析……你看,都是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

所以我说第三季是最精彩的,前两季还在铺垫,还在试探,然后局势酝酿成熟了,人物性格塑造完成了,碰!大爆炸。然后衰落,式微。第五季宅总做的模拟里面机器没有赢过撒玛利亚人(我不知道后来我还没看到的那几集里机器有没有赢过),就是从第四季开始就隐约存在我们,以及他们心里的那一点点希望背后巨大的黑洞的外显——可以说从撒玛利亚人上线开始,后面两季就是机器小队的垂死挣扎了(所以各种狗血啊什么啊都来了,感觉有点像末日狂欢)。但第三季还是充满积极意味的:还有小打小闹小幽默,有正义的一次大胜利,拯救号码的日常。生活和拯救。然后变成生存和救赎。

 

我之前在想,其实机器和撒玛利亚人不仅仅是一种对今后科技发展的可能性的猜测(老贾也同样是一款智能型AI,甚至比机器和撒玛利亚人更个人化),还是一种隐喻(metaphor)。有一本书的书名叫做《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隐喻”这个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多么重要。而POI建构出这样一种设定(还某种程度上被现实所证实),一台机器,通过监视和监听用以预测恐怖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隐喻。虽然从前三季来看,这种隐喻性并不是特别强。但是然后出现了撒玛利亚人——从一个上帝变成了两个上帝,而且是两个性格非常不同的“上帝”,于是隐喻性一下子加强了:不同的宗教观导向不同的政治观,从而开始探索不同的体制可能产生的结果和人作为一个个体(可能是强大的,如机器的创造者,或者自视为保护者的人,但他们同时也是弱小的,他们在人工智能的监测下无处可躲,无处可逃)在其中生存的可能性。

而显然,“隐喻”这个词的范围太大了。机器和撒玛利亚人的对立代表了无数对概念的对立:民主与独裁、混乱与秩序、自由与人人自危、保护与控制、过程与结果……而这些对立,正是存在于当下人类社会生存中的对立。所以说,从第三季结尾开始,整个剧集就开始从普通的“拯救”进入了“救赎”的阶段,通过一种模拟的形式探索现实的出路。POI模拟了一场暗中发生的世界末日(而末日到底会通向彻底的毁灭还是重生呢?),从中我们看到在毫无知觉的人群之外的两群怀抱着各自信念的信仰者的斗争。这种非战争,甚至是非全民性的末日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或许是因为其中透出的精英主义——其他的毫无知觉的人群连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都不拥有,又或许是一种对人类未来的担忧——我们从来都知道这不是我们应走的道路,可是我们永远只能在这条通向虚无的路上渐行渐远,或者说,我们的情感永远无法认同我们做出的理智选择,而这将是永远纠缠我们的恶梦。

 

还是想要说说人物。因为我发现,其实最终爱上这个剧,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物之间的羁绊。我想我之前没有追完第一季的原因在于,当一切刚开始的时候,当一个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当这些经历着信任危机的主角们刚开始认识彼此的时候,他们还是陌生人。就像我自己很害怕跟陌生人建立新的联系,去敞开自己认识一个新的朋友。而在第三季,他们已经是彼此亲近的人了,有些互动是第一季不可能出现的,而正是这些互动,或者说隐藏在表象背后的那种亲密感、信任感,让我突然深陷于此无法自拔。他们爱彼此,所以我也爱他们。不是那种无脑爱情剧里放在嘴上说说的爱,而是一种深刻的感情和羁绊。我那天突然想到,有时候对于一些剧,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些升华了原剧的同人;但对于另外一些剧,同人总是难以超越原作。POI就是其中的一部。

从宅总开始吧。最开始不喜欢他,因为长得不好看(我就是那么直白),然后当我意识到,在他外表(刻意)表现出来的“软弱”之外,他其实是一个极度自信、坚定的人,虽然他的信念在Nathan死亡的事件中几乎被击溃了,但他最终重拾了自己,还救下了四叔。怎么说,气场很强大啊。以及另外一个有关他的有趣的点是,ME的非常具有辨识度的口音非常像我们的一个外教。而我对口音有一种超出一般人的执念。

卡姐是无法超越的模范。她算是一个理想型的人物,虽然最后也利用了一些法律的漏洞,甚至直接触犯了法律。但她仍然是一个正面的英雄,一个活在阳光下的英雄。而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是无法在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存在的,所以第三季卡姐的便当,不论是传言因为演员档期的原因,还是编剧的考量,我觉得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在看第一季的时候没有想到我现在这么喜欢根妹。我想大概看剧的人都不会不喜欢根妹的,尤其当她成为机器的“脑残迷妹”之后。如果说Finch其实算是理智担当的话,根妹是直觉和感性的部分。所以她和肖的结合——“结合”——就特别让人感慨,因为肖的思维模式和根妹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而她们又处在如此黑暗的时代——我之前说的,末日来临的狂欢。传统的男女配现在变成了百合,但这种情感本身是没有本质差别的。

豆豆很可爱。他可以说蛮迟钝的,跟卡姐比起来,至少他虽然知道四叔他们有秘密但直到第五季才很认真地决定我要找出来,而卡姐早在第三季就已经猜到答案了。但是这也可能是他的一种明智的处世之道,毕竟相比于卡姐,他是那个越过界(has been)的人,他比卡姐更明白要怎么在黑白相混的地方生存下去,保全自己。

四叔,我觉得后来,到了第四季之后,编剧给他的关注度显然已经低于前两季了,可能一是因为常驻人物/团队成员多了,一是因为他的过去已经大致交代完毕了。所以其实对于这个角色,我猜我感受最深的是所谓“保护者”的角度,这是很多同人文给我的灵感,然后我回去一想,哎呀,真的是。或者,“保护”这个词也许并没有完全表达出这个概念——它包含了太多内容。有意思的是,四叔这个角色和JC的其他角色都是有一条隐隐相承的脉络的。ME在一个访谈里讲JC的角色都有那么一种“基督的气质”(原话我记不得了),然后讨论了他的几部剧,细细的红线,黑洞频率,等等。然后我认真地补了细细的红线(战争片,看得太累了,但JC的角色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加一句,这种由书改编的文艺电影会不会看书比较有趣啊,我觉得影评比电影本身精彩多了,或者只是因为我看不懂电影而已)和黑洞频率(这个还挺吸引人的,剧情在那个年代(00年上映的?)已经很精彩了),还看了JC和Ian爵爷一起演的囚徒,天哪烧脑神剧,最后的结局让我有一种“哦不要这样”但又觉得是最符合剧情发展的那种“我理智上接受但情感上拒绝”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微妙,就像之前有一次和同学聊天时谈到奈保尔的书,他的书里那些很真实的细节,那些你甚至曾经感到它可能发生在你的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这种微妙的感觉。

我就猜到讲四叔可以讲很多。JC也实在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演员。还是ME在访谈里讲到,有关于他自己是技巧派,JC是体验派的那些,跟角色性格实在是太搭了。由此也可见导演和编剧的功力。

 

最后一句话,POI实在是一部值得看的剧。

评论(2)
热度(1)
©盛盈 | Powered by LOFTER